《文华邢州》——非遗篇④
小酸枣如何成就大产业
探访内丘“中国邢枣仁之乡——小杨庄”
内丘县是全国酸枣仁加工集散地,有着“中国邢枣仁之乡”的美誉。内丘县小杨庄村是内丘县最早开展酸枣仁加工的村庄,目前酸枣仁加工已经成为该村支柱产业,并向周边村庄辐射,带动了周边村庄酸枣仁加工产业发展致富,其“邢枣仁加工技艺”已被列入邢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张东生 董保纲 通讯员 赵永生 赵恩生 闫梦 张智 文/图
中国邢枣仁之乡
内丘县是“东方睡果”酸枣仁的道地产区、全国酸枣仁加工集散地。
内丘县酸枣标准化种植规模达10万亩,是全国标准化种植酸枣面积最大的县。现有万亩基地1个、千亩以上基地13个、500——1000亩基地15个。内丘县是全国最大的酸枣仁加工集散地,加工量占全国70%以上,全县成规模酸枣仁加工企业(或农户)多达400余家,年加工酸枣18万吨,年加工酸枣仁6000吨。内丘酸枣仁主要以大宗方式销往河北安国、安徽亳州、河南安阳等全国药材市场,还远销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内丘邢枣仁享誉海内外。
内丘县小杨庄被称为“中国邢枣仁之乡”。内丘县志记载,自明代起,小杨庄村一带村民便开始用石头碾子、荆条编制的筛子加工酸枣仁,并逐渐探索出一套独特的加工技艺。
前不久记者来到距离邢台市30公里的内丘县柳林镇小杨庄村,就“邢枣仁加工技艺”和酸枣产业的发展进行采访。
得天独厚的酸枣资源
出邢台市区沿着邢石大道北行30多公里就来到了小杨庄村口。这里交通便利,村口有一块巨大的景观石,上面赫然刻着“中国邢枣仁之乡——小杨庄”。车拐下公路进村,村庄位于丘陵地带,看到山坡、沟壑到处丛生着野生酸枣树。
内丘县地处太行山余脉,沙质、偏碱性的土壤为酸枣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内丘县山地、丘陵面积广阔,为酸枣产业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小杨庄村全村仅320户,1200多口人,以刘姓居多。虽是小村,但名气不小,尤以枣仁加工而闻名,是内丘县开展酸枣仁加工最早的村。
非遗项目的源头活水
进入小杨庄村来到村委会,看到村委会门口南侧是一个关于邢枣仁的文化墙。小杨庄“邢枣仁加工技艺”在2021年被列入邢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该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已有十代,第一代刘知、刘有、刘鲜,第二代:刘德胜、刘德荣、刘建文,第三代:刘新、刘升、刘纯……
在村口的宣传栏板上记载着该村关于酸枣仁加工生产的历史,因酸枣仁主产于河北邢台一带,又称“邢枣仁”,是传统的道地药材。
我国最早的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载其“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推出名方“酸枣仁汤”。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酸枣仁甘而润,故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症;生用疗胆热好眠。”并提及“今邢州(邢台)所产者佳”。首次明确了邢台为枣仁优质产品,奠定了邢枣仁的道地地位。邢台为全国酸枣主产区,素有“邢枣仁甲天下”之称。
到会议室落座,村里年近九旬高龄的刘建年老先生,怀抱一束发黄的宣纸,上面是他亲书的小杨庄酸枣加工史,用毛笔工整地写道:早在元、明时代,我刘氏先祖利用当地丰富的酸枣资源优势,在漫长的岁月中探索出一套手工加工枣仁的传统技艺,使其产品销往安国、北京等国内知名药企,甚至海外……
小杨庄村刘喜忠,他是酸枣传统加工技艺的第九代传人。他深有感触地说,他的家族从事酸枣加工已经近百年了,从最初的石头碾子,到如今的现代化器械;从单一的酸枣加工,到多元化的酸枣产业链,见证了村里酸枣产业的每一次变革和进步。刘喜忠对记者说,小杨庄村村民是最早加工酸枣仁技术的创始人!现在村里有四五十家酸枣生产加工企业,靠酸枣加工实现了致富。随着社会的进步,酸枣加工技艺由早期的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如今已经打破壁垒,把生产技术传授到周边村,帮助更多的人依托酸枣仁加工实现致富。
小小酸枣,见证了乡村振兴的新变化,现在酸枣仁加工已经实现了从人工到机器全自动生产。走进小杨庄村的一家酸枣生产加工企业,轰鸣的机器声扑面而来。破壳、粉碎、色选……经过自动化生产流程,一颗颗酸枣核被分离成枣仁、枣核壳,包装后被运往全国各地、出口海外。刘喜忠对记者说,我们不仅全力抓生产保质量,还在研发新设备上下功夫,现在我们自主研发的新型加工机械使我们的产能成倍提高,质量远远优于以前靠人工挑选的时代了。
凭借多年加工酸枣仁的技术,该村并未学过生产自动化技术的村民刘增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加工方法和生产形式。从2001年起,先后研制成功多款高效、环保的酸枣仁加工系列设备,并申请了专利,其产品远销重庆、内蒙古,甚至出口老挝、印度尼西亚等地,他也成立了自己的河北量科科技有限公司。
壮大酸枣产业链
“酸枣虽小,全身是宝!”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多次听到这样的顺口溜。
小小的酸枣除了可以加工成中药材酸枣仁,酸枣还有多种用途。内丘县的酸枣加工企业把酸枣加工成酸枣面、枣片,用酸枣酿制饮料,还推出了酸枣酒,用嫩叶制茶,用酸枣壳做成枕芯,枣壳还是制造糠醛、活性炭的原料。
润玉食品有限公司创办于2014年,主要从事酸枣深加工,年产酸枣汁饮品约2万吨,旗下包括酸枣红了、中丘红玉等多个品牌。
“酸枣汁是我们的主打系列,目前我们主要做有糖、无糖、蜂蜜等四五种产品。”企业负责人李迎秋介绍,随着人们对健康产品的关注,酸枣汁的市场认可度稳步提升,中丘红玉牌酸枣汁在同类产品中实现了全网销量第一,公司的年产值一直稳定在1000万元左右。
酸枣产业发展看好
近年来,内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酸枣产业发展,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京津冀(内丘)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河北省首届和第二届酸枣产业发展大会,引进了首个河北省道地药材产地仓项目。
2025年,内丘县将在酸枣种植上开展GAP认证,在酸枣加工上开展GMP认证,在经营流通上开展GSP认证,以标准化推动酸枣产业发展。该县还将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通过研发精深加工、抗衰老等系列酸枣产品,打造抗衰老产业园区。